布置和完成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。布置学生课外作业,对于巩固和消化课上所学知识,形成技能技巧,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,是十分必要的,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,应认真对待并科学有效地做好。
学生的课外作业,主要有以下几种:复习或预习教科书;阅读课外书籍;书面作业(如演算习题、作文、绘制图表等);口头作业(如朗读、背诵、复述等);实践活动作业(如实验、测量、社会调查等)。
天津市南开区特级教师勒家彦把作业类型分为以下八种。
1.巩固性作业。如抄写字词,背诵、默写课文等。我是以巩固的最佳值的练习次数为依据,不搞“遍数越多越巩固”的错误做法。实践证明:抄写生字5~7遍,与抄写20遍的巩固率几乎相等。
2.思考性作业。不需要笔答,可以分散在预习与练习中,课堂教学时还可以进一步启发诱导。
3.比较性作业。把正确与不正确的几种答案都给学生,由学生选择、判断,在比较中掌握知识,形成能力。
4.归纳性作业。如概括段意,词语、句子归类,主要在课上边学习边总结,注意掌握知识规律。
5.创造性作业。如造句、写片断、小作文等项内容。要加强课上指导,使学生明确范围、内容与要求,课上保证充足的练习与思考时间,少部分留为家庭作业。
6.口头性作业。读、说、讲、述的内容,不升格为书面作业。
7.实践性作业。学生亲自动手,从实践中获取真知。
8.综合性作业。把几种训练内容综合在一起,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能力。